2021年10月28日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主持例行记者会
2021-10-28 19:18

澳亚卫视记者:据报道,台湾地区领导人蔡英文在接受采访时承认,美军以训练为目的驻扎在台湾,并宣称来自大陆的所谓“威胁”每天都在增加。发言人对此有何评论?

汪文斌:一个中国原则是中美关系的政治基础。在台湾问题上,美方应该恪守一个中国原则和中美三个联合公报规定,而不是自己单方面炮制的什么东西。我们坚决反对美方同台湾地区进行任何形式的官方往来和军事联系,反对美方干涉中国内政。美舰近来多次在台湾海峡“大秀肌肉”、挑衅搅局,向“台独”势力发出严重错误信号,威胁台海地区和平稳定。是谁在台湾问题上搞“胁迫”,国际社会看得很清楚。

两岸统一是历史大势,是正道。“台独”是历史逆流,是绝路。民进党当局的“谋独”行径,丝毫改变不了台湾是中国一部分的铁的事实,也撼动不了国际社会普遍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稳固格局。凡是数典忘祖、分裂国家的人从来没有好下场。

搞“台独”是死路一条,支持“台独”也是一条不归路。任何国家、任何人都不应低估中国人民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坚强决心、坚定意志、强大能力,否则必将再次遭到失败。

总台央视记者:10月27日,第二次阿富汗邻国外长会在伊朗首都德黑兰举行,阿富汗六个邻国和俄罗斯外长参会。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以视频方式出席会议。会上,各方一致同意第三次阿富汗邻国外长会将于2022年在中国举行。你能否介绍有关情况?

汪文斌:10月27日,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以视频讲话方式出席第二次阿富汗邻国外长会。

本次会议在伊朗首都德黑兰举行,采取线上线下结合方式。会议由伊朗外长阿卜杜拉希扬主持,伊朗第一副总统穆赫贝尔致开幕辞,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发表视频致辞。土库曼斯坦、巴基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外长与会,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发表视频讲话。中国外交部阿富汗事务特使岳晓勇现场参会。

王毅国务委员在讲话中指出,中方希望看到一个和平稳定、经济发展、民族和谐、睦邻友善的阿富汗。面对新形势,各方应当在尊重阿富汗主权、领土完整,坚持“阿人主导、阿人所有”原则基础上,进一步加强涉阿问题协调合作,推动阿富汗形势止乱回稳,防范阿富汗安全问题外溢,支持阿富汗走上良政善治之路。

中方提出四点建议:一要积极接触引导。要重视阿富汗临时政府的适应性和可塑性,以理性务实态度同其对话交流,增进相互信任,施加正面影响。二要扩大多边协调。要推动各类涉阿机制相辅相成、形成合力。美国等西方国家应对阿富汗脱困重生承担起首要责任,当前尤其应尽快解除对阿单边制裁,使阿国家资产尽快用于民生急需。三要加强反恐合作。不仅要鼓励阿富汗新政权同恐怖势力划清界限,还要支持其自主、坚决、有效地打击包括“伊斯兰国”“东伊运”在内的各类极端恐怖组织。积极考虑适时同阿方开展双多边反恐对话合作。四要推进和平重建。作为邻国,应采取协调有力行动,逐步扩大同阿富汗的经贸往来,探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帮助阿富汗参与到共建“一带一路”的合作进程中来。

王毅国务委员还表示,在首次外长会上,中方宣布向阿富汗提供2亿元人民币紧急人道主义援助,首批援助物资已经运抵喀布尔,剩余物资正陆续发运。中方将继续在力所能及范围内向阿富汗人民提供支持和帮助。

与会各方强调,当前阿富汗局势正处于关键时期,阿邻国及重要地区国家应及时协调立场,发挥更大作用。国际社会应在尊重阿富汗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前提下,同阿方积极对话接触,多加鼓励引导。对阿当前困局负有主要责任的国家应该切实履行承诺,向阿富汗提供急需援助。会议发表了内容丰富、基调积极的联合声明。根据各方共识,第三次阿富汗邻国外长会将于2022年在中国举行。

《北京日报》记者:中国全国人大于10月23日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陆地国界法》。中方出台该法律有何考虑和目的?

汪文斌:10月23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陆地国界法》。当天,习近平主席签署第九十九号主席令予以公布,并宣布该法自2022年1月1日起施行。《陆地国界法》共七章六十二条,明确了陆地国界工作的领导体制、部门职责、军地分工,规范了国界划定、勘定程序,涵盖了陆地国界及边境的防卫、管理和陆地国界事务的国际合作等内容。

中国有约2.2万公里的陆地边界,与14个国家接壤,制定出台《陆地国界法》主要目的是进一步统筹规范和加强国界管理,并推动相关领域国际合作。这是中方贯彻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举措,也是正常的国内立法活动,既符合中国国界工作实际需要,也符合国际法和国际实践。

该法对中方遵守有关陆地国界事务的条约、按照平等互利原则同陆地邻国开展国际合作和处理陆地国界事务等有明确规定,不会影响中方履行已签署的现有涉边条约,不会改变中国同陆地邻国开展边界管理与合作的现有做法,也不会改变中方在相关涉边问题上的既有立场和主张。

日本广播协会记者:关于中方航天器试验,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米利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这是一次高超音速武器系统的试验。请问中方对此有何评论?

汪文斌:我注意到有报道指出,美方有关人士称中国“高超音速武器”测试已非常接近“斯普特尼克时刻”,令人担忧。关于中国的航天器试验,此前我们已经作出过回应。我想说的是,按照美方的逻辑,恐怕美国自己才是全球面临的最大挑战。

我们奉劝美方停止动辄拿中国说事,把中国当“假想敌”,摒弃冷战零和思维,客观理性看待中国国防和军队建设,多做有利于中美互信与合作的事,也多做有利于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的事。

《人民日报》记者:我们注意到,10月27日,王毅国务委员兼外长对希腊进行了访问,这是王毅国务委员此次欧洲之行的首站。能否介绍更多情况?

汪文斌:10月27日,王毅国务委员兼外长对希腊进行了访问,会见希腊总理米佐塔基斯,同希腊外长登迪亚斯举行会谈并共同会见记者。王毅国务委员还接受了希腊《消息报》书面采访,就中希关系和各领域合作进一步介绍中方立场。

王毅国务委员表示,中国和希腊不仅是互利共赢的伙伴,更是志同道合的朋友。几天前,北京冬奥会火种采集和传递在希圆满完成,为奥林匹克精神注入正能量。中方重视中希关系,愿同希方一道,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将比雷埃夫斯港打造为世界一流港口,加快推进中欧陆海快线建设,拓展可再生能源等新合作领域。中方欢迎希方积极参与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全球发展倡议”。希方表示,希中文明博大精深,有着很多相通之处,为解决当今地缘政治冲突提供了思想启迪。希方认为中国的未来不可限量,对双边关系的发展充满信心。希方从不认同国际上的反华、“恐华”论调。希方重视并赞同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全球发展倡议”,欢迎中方企业继续赴希腊投资兴业。双方一致同意共同办好中希文化旅游年,加强地方交往。

双方还就当前中欧关系深入交换意见。王毅国务委员强调,这次欧洲之行希望向希腊和欧洲传递三个清晰信息:一是中国希望与欧洲共同弘扬奥林匹克精神,欢迎希腊和欧洲各国的运动员参与北京冬奥会。二是中国希望与欧洲共同推进互联互通,愿深化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同欧盟全球互联互通战略对接,助力全球经济复苏。三是中国希望与欧洲共同促进文明对话,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应有贡献。

王毅国务委员还将访问塞尔维亚、阿尔巴尼亚和意大利,请你继续保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