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央视国际频道刊载厄战略研究中心研究员菲克雷耶苏斯文章《中国与非洲:重新审视新殖民主义污蔑》,菲在文中对所谓“中国在非洲搞新殖民主义”的论调进行了驳斥,积极肯定中非合作的本质是互利共赢,全文如下:
过去几十年,非洲大陆最引人注目的发展之一就是中国和非洲关系的迅速发展。中国现在是非洲最大的双边贸易伙伴——自 2009 年以来一直保持这一地位,而中国对非洲的外国直接投资流入也急剧增长。
中国一直在积极努力帮助非洲国家,为他们提供新的基础设施、矿产和能源融资来源。双方充满活力和富有成果的关系的范围还扩展到许多其他领域,包括文化、教育、数字基础设施、技术、农业和卫生合作。
然而,中非之间建立的紧密联系日益遭到激烈批评和一系列误解。这些攻击主要由西方的媒体、政策制定者和其他人士散播,他们以极不合理、极其负面的方式描绘中非关系,并以“家长”的口吻警告非洲人民警惕所谓中国的新殖民主义危险。
认真分析这些叙述并仔细审视基本的事实就会发现,这些批评毫无根据,与事实相去甚远。首先,中国没有在非洲或其他地区搞殖民的历史,也没有在非洲或其他任何地方搞军事入侵和侵占他国的历史。事实上,非洲和中国有被西方侵略和压迫的共同历史。
此外,历史表明,在革命和建国之后,新中国向许多为摆脱西方殖民统治束缚而斗争的非洲解放运动提供了一系列经济和技术支持。
中国在非洲没有搞新殖民主义,而是本着相互尊重、和平共处、互利共赢的原则,积极帮助非洲摆脱殖民、实现发展。
多年来,中国帮助非洲修建或翻修了大量水坝、桥梁、公路、铁路、机场、港口、电信网络、医院和医疗机构、学校、电站、输电线路以及其他基础设施。这对于实现非洲一体化和互联互通、促进能源供应、增加贸易和工业化以及解决长期阻碍非洲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瓶颈至关重要。
在卫生领域,中国提供了多方面的支持,包括资助非洲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派遣医疗队、捐赠医疗用品和设备以及能力建设,所有这些措施结合起来提高了非洲的医疗服务水平、医疗护理水平和福祉。
同样,中国对非洲的教育和技术援助,包括提供数千个奖学金名额、提供培训机会及建立孔子学院、鲁班工坊等项目,帮助非洲提升了人才资源,让非洲青年得以充分发挥潜力,并增强了非洲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动力。
值得注意的是,中非伙伴关系已促成许多非洲国家建立经贸合作区。这促进了数百家企业的发展,为当地人(尤其是年轻人)创造了急需的就业机会,并吸引了数十亿美元的投资。非洲和中国还在国际事务中相互支持,他们的互利合作成为南南合作的典范。
攻击中非合作的言论的固有问题是极其居高临下,否认非洲人民的能动性和能力。与西方一些人宣扬的叙述相反,非洲人民并不是被动、无助的受害者,而是理性的行为者,他们完全有能力确定自己的利益,并倡导真正有助于其长期发展和进步的伙伴关系。
非洲人自己的观点也值得重视。多年来进行的一系列民意调查和报告(从非洲晴雨表、盖洛普到皮尤和学术研究)的结果表明,大多数非洲人对中国在非洲大陆的参与持积极态度,并将其视为宝贵的发展伙伴。
对于非洲大陆各地的非洲人来说,中国的参与绝不是新殖民主义。相反,它促进了社会经济增长和发展,满足了当地社区的多样化需求,并帮助切实改善了生活水平。
那么,究竟是怎么回事?西方为何不断试图用新殖民主义的标签抹黑中国?简单来说,西方对自己在全球体系中日渐衰落的实力和影响力的下降感到越来越焦虑和不安,同时完全无法接受中国崛起和成功的现实,那些疯狂的攻击都是由这种焦虑和不安所驱动的。
对于深受零和博弈心态毒害的西方来说,中国持续崛起是一种迫在眉睫的全面威胁,必须加以遏制、削弱和破坏。因此,中国以及中国同非洲的积极建设性关系成为西方打着关心非洲的幌子进行恶意宣传和诽谤的对象,尽管中非关系为双方带来了无数切实利益,同时促进了新的多极全球秩序的建立。
然而,尽管负面声音、政治攻击不断,不可否认的事实是,中非关系为双方带来了大量好处。